意大利探亲 走访博洛尼亚大学
前不久去意大利探亲,特地去儿子的母校、欧洲最古老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游览了一番。
博洛尼亚是意大利北方的一座省会城市,位于佛罗伦萨与威尼斯之间,从米兰坐火车只需两小时就可到达。这座建于公元前的城市,曾经历过高卢帝国、罗马帝国、拜占庭帝国的统治,直到11世纪才成为自由城邦。很快,它就成为欧洲重要的文化与学术中心,这是因为城邦政府出于对人才的需要,于1088年建立了博洛尼亚大学,吸引了许多学者与求学者的到来。哥白尼便是特地从波兰来到博大法学院学习法律与神学,并受学校一位天文学教授的影响,开始他的天文学研究。作为欧洲出现的第一所大学,博大为其后的欧洲大学提供了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模式。1988年9月18日,博大建校900年之际,欧洲430所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共同签署了《欧洲大学宪章》,正式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欧洲“大学之母”。
说实在的,如果没有儿子的引领,我真无法找到这么一所学校。在我们的印象里,大学总有个校园,可博大却是分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。900多年的时间,博大已从最初只有法学系与医学系,到如今拥有23个学院,68个系,93个研究中心,10万多名注册在校生。此外,它还有自己的历史档案馆、天文台、植物园以及将近30个博物馆。在发展过程中,它只能到城市的各处寻找空地,所以城市的规模也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而扩大。城市即大学,大学即城市,这是博大给我最深的印象。
在校区相对集中的市中心赞伯尼街,才能感受到这座古老大学的风貌。街的两旁,是一座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,每座建筑都有高大的拱廊。漫步于长长的拱廊,不时可以看见廊壁上某某院系的铭牌。从大门望进去,宽大的院落、石砌的房间、雕刻的栋梁、精美的壁画,散发出浓浓的历史感与人文气息。我知道,世界上第一个人体解剖室就在附近,便吩咐儿子千万不可错过。走进一座豪华的中世纪建筑,穿过一条挂满欧洲贵族家徽的走廊,这个影响到人类医学史进程的解剖室呈现在了我的眼前。它原来是学校的一个阶梯教室,学生的座椅由高到低围着房间中央的白色石台,石台四周绕以木头围栏,石台就是当年的解剖台。整个教室内部装饰华丽,四周有不少雕像,其中有一个手拿一只鼻子的教授雕像,他是专门研究整形外科的。欧洲中世纪,人体解剖与整形都被严格禁止,但博洛尼亚大学因为得到特许,可以不受任何权力的影响安排自己的教学。
在各个院系以及博物馆参观,不时可以见到不同肤色的学生。博大目前是意大利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,在校的各国留学生将近4000人,中国学生则占到其中的百分之二十左右。在这所世界名校读书,中国学生恐怕对“宽进严出”的制度感触最深。他们既享受到“宽进”的福利,也备受着“严出”的煎熬。“宽进”,不要你达到复旦交大的高考成绩,也不用缴纳学费;“严出”,你只有实实在在地掌握了专业知识才给毕业。它的本科学制是不少于3年不超过8年。3年毕业,只是理论上的可能,即便是本国学生也难做到,绝大多数要花4—6年才能完成学业。这并不是学生学习不努力,而是每门考试都很严,往往既要笔试,又要口试,并且通过的比例还有限制。如果你对某课程的把握不大,想碰碰运气,那千万别去,第一次没过的话,下次再考,教授会关注到你,口试时对你的要求更高。记得儿子就读的第一年,有门《意大利民法典》的课程,厚达60万字的法律条款如何掌握得了,就没敢去考,一直到所有课程都通过后,才集中精力把此课攻下。目前,在博大毕业的中国学生只是少数,不少人已苦读了五六年,也有不少人中途回国了,因为这毕竟不是用母语或英语,而是用意大利语在读大学。每当我在路上遇见中国学生,我总会投去钦佩的目光,为他们的追求与坚持而默默祝福。